他屬于多動癥嗎?87
—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
一、 基本情況:
今年我接手了一年級新生,擔任一班的班主任。班上有名男孩子,叫楊培杰,六歲,正逢適齡入學。
二、 資料背景:
楊培杰,人長得粗壯體胖。開學前幾天的學前培訓,他就給我出了不少難題:上課突然發出尖叫聲,不是唱歌就是哼唧,喜歡搖晃課桌,故意用桌子頂撞前面的同學,上課注意力不集中,東張西望。在老師的暗示下,有所收斂。下課活動時,好搞“惡作劇”,經常用他的大肚腩把同學撞倒,自己卻滿不在乎。在家的表現更讓人吃驚:家中排行最小,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,備受爺爺奶奶的溺愛。任性、沖動,遇到想辦的事情父母不能滿足,就大喊大叫,甚至在地上打滾。然而,他精力顯得特別充足,對看電影看電視很感興趣,,遇到愛看的電視節目,可以一連看一兩個小時,但做作業時,總是一邊寫一邊玩,注意力很難集中。
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,他喜歡用鉛筆在課室的桌椅上亂涂亂畫,下課后,也會在被人的桌子上亂畫,在老師的講壇上亂畫。
身為家長,也經常向老師反映,說孩子在家不聽管教,每次做錯事,父母進行教育時,爺爺奶奶總是在一旁呵護,很難教育。長期以往,孩子越來越任性難教。孩子的母親一味認定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動癥。征求我的意見,看看是否要帶他去檢查。
三、 案例分析(主要心理問題分析):
通過幾個月的觀察與了解,我感覺楊培杰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和故意發泄的傾向。如:上課注意力不集中,課余活動時愛搞“惡作劇”,好沖動,精力特別旺盛,活動過度。由于他坐在后排,乘上課老師不注意,就不斷地用鉛筆涂畫桌子。但是,楊培杰在以下幾個方面又與多動癥有著極為明顯的區別:第一,他上課會舉手發言,而且回答的不少問題都是正確的,而且也很有創意,從這一點看,他在學習上是沒有障礙的。而多動癥的孩子除了注意力有障礙之外,往往伴有其它學習障礙的;第二,讓他在課堂上受到老師的暗示和批評后,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,有所收斂,而多動癥的孩子這一點很難做到。他們往往是個不知“天高地厚”,“無法無天”根本不聽規勸的;第三,他對自己感興趣的電視節目能夠持續觀看較長的時間,這說明他的注意力并沒有障礙。
根據以上幾方面的分析,我覺得楊培杰小朋友只是屬于一般性的多動行為,而不是他母親說的患有多動癥。
孩子一般性的多動行為和多動癥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。一般性多動癥是可以隨著孩子發展和教育逐步改善的,但是,多動癥孩子則必須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才能好轉。
四、 干預措施與輔導過程:
為了幫助楊培杰克服上課多動,下課搞“惡作劇”和改掉亂涂亂畫的不良行為,做一個上課專心聽講、遵守紀律的學生,我采取了以下的具體輔導措施:
第一:情感溝通。
首先我與他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,他做錯了事情,我盡量不當著全班的面批評他,給他面子,遇到他做錯了,我會課后很耐心地跟他談話,由于他吃軟不吃硬,我的語氣也盡量做到小聲輕柔,讓他感覺到,老師的態度是和藹的。其次,及時抓住他的閃光點,一有進步就給予表揚,并獎勵他表揚信。
第二:培養習慣。
由于他剛才幼兒園來到學校,很多習慣還沒有養成,我就從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。耐心矯正他的多動行為。在矯正過程總,堅持正面鼓勵,積極強化,針對楊培杰尚能接受老師暗示的特點,及時提醒他遵守紀律,逐步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。對于他在課桌上涂鴉的現象,我耐心啟發他在課桌上亂涂好看嗎?要他明白,在桌子上涂鴉是一種極其不文明的行為。并要求他用擦布將涂鴉擦干凈。
第三:家校合作。
我首先到他的家去家訪,認識了他的爺爺奶奶。向他們了解楊培杰在家的表現后,向爺爺奶奶提出一些要求。希望家長們正視孩子的優點和缺點,及時表揚孩子做得好的,但是,做得不夠的,也要及時指出和糾正。要求家長克服對孩子溺愛的、嬌慣的弱點,努力做到熱愛孩子與嚴格要求相結合。
只有家長教育方式的正確,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,并加強與學校密切聯系,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,孩子的多動行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。
第四:注意飲食。
建議家長,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控制一下孩子的飲食,如,少吃蘋果、橘子和西紅柿一類的食物,盡量不要吃胡椒、辣椒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,注意觀察這一類的飲食控制對減輕孩子的多動行為是否有幫助。
五、 輔導效果。
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后,楊培杰的多動行為有所改變,比如,上課不再搖晃課桌了,也沒有在桌面涂鴉了。課后活動時,打架的情況也少了,被同學投訴的現象也越來越少。除外,能背誦出所學過的課文,課外作業也能按時完成,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。
六、 輔導感悟。
1、 學生的不良習慣,都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,而教師在工作中要化被動為主動,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及時發現,及時輔導,一促進其盡快轉變。
在輔導過程中要向學生傾注更多的愛,努力構建師生之間的信任的關系,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系,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
轉載